第3期 双鸭山市2019年1季度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

发布时间:2019-04-25 09:49:06.0

一季度,我市消费品市场开局平稳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稳定增长。我市今年1-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.9%,在全省13个地市中排名第1位,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.5个百分点。与四煤相比,分别高于鸡西0.8个百分点,高于七台河1.4个百分点,高于鹤岗1.5个百分点。

一、消费品市场的基本特点

(一)乡村市场增长快于城镇市场。1-3月份,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.8%,比去年同期上升1.4个百分点,其中城区增长7.7%,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.5%,增幅同比提高3.5个百分点。

(二)批发零售业仍居主导地位。1-3月份我市批发零售业全市零售额同比增长8.4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4.9%,市场份额呈现主导地位,拉动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7.1个百分点,拉动作用明显。

(三)餐饮收入、商品零售均保持较快增长。1-3月份,全市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.9%,领先消费品市场1个百分,商品零售同比增长7.8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9个百分点。

(四)商品类值结构稳定,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。从限上商品零售类值看,分商品类值结构看,在统计的20个大类中,有15类商品销售保持增长。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。一季度,限额以上粮油、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.8%,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0.5%,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.5%,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。限额以上商品类值零售统计数据显示,1季度,健康类商品增势良好,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%,比上年上升12.8个百分点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增长114.7%

二、消费品市场的运行亮点

(一)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增长较多,且均是发展势头强劲的优良型企业。全市共新增65家单位,其中法人9家,大个体56家,由于经营不善,有7家法人企业,退出一套表平台。

(二)餐饮业转型效果明显,大众餐饮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。高档餐饮重新定位,积极转变经营理念、商业模式,走大众化消费经营之路,降低门槛和消费档次,吸引顾客消费;并借力团购、外卖等实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,餐饮消费回稳向好。

(三)部分限上企业推出各种促销手段,如销售石油及制品类企业办理储值油卡送满减代金券、油券及小商品活动;销售中西药品类企业的促销手段为一是药品商为推广药品,对品牌药品进行打折,二是企业与药品商义诊售药活动,三是药店一季度给原直营药店和新直营药店铺货。

(四)假日、节日消费拉动作用明显。“元旦”、“春节”、“清明”等节前集中消费明显,这些节假日为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购物时间和消费气氛,节假日休闲娱乐消费逐渐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。

三、消费品市场遇到的问题与困难

(一)人口总量与结构阻碍了消费品市场发展。2018年末,全市户籍总人口1408544人,比上年减少14330人。自2010年以来,全市户籍总人口逐年减少,人口总量的减少势必会影响消费的增长。2018年末,全市60岁及以上老人305950人,增加8274人,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年龄人口,其消费结构呈现“实物消费减少、服务消费增多”的特征,服务消费的高涨必将挤占实物消费的份额。

(二)互联网消费分流较大

电商的强势崛起,网络零售、快递业发展迅速,给城乡居民带来消费便利,以往必须在实体店进行的“衣”“食”“住”“行”消费,现在均可足不出户以网络消费代之。国内三大电商淘宝、京东、唯品会总部或区域总部均位于省外,三者对我省本地消费具有强大的分流能力。实体店不再具有价格优势,对实体零售业形成较大冲击,导致了实体零售店铺的客户分流严重。

(三)限额以上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较小,支撑作用不明显

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24%,拉动全市零售总额增长2.9个百分点,对全市零售总额影响不大,传统大中型商贸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,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之中,加上市场需求减少、订单不足、劳动力成本上涨、招工难、资金紧张仍然是困扰大中型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,传统商贸企业走出低谷,还需更多努力。

四、消费品市场的对策与建议

(一)开发“银发经济”。随着老年人消费需求升级,老年人的潜能并未充分释放,不少人将“银发经济”视为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。我们应该针对“银发人群”消费需求和特征,积极发展和培育老年消费产业,完善老龄化结构下老年消费的供给,让老年人“吃住用行”在双鸭山,“安享晚年”在双鸭山。

(二)积极引导和促进汽车消费

一是充分释放二手车市场的消费潜力,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;二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;三是扩大销售渠道,充分挖掘农村汽车消费。

(三)提高居民收入,增强消费者的购买能力

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。老百姓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消费才能“跑起来”。消费拉动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有限,民众消费的实力不足。因此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,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,增强我市消费者持久消费信心,让群众“能”消费、“敢”消费、“愿”消费,扩大即期消费能力和意愿。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改革,让百姓“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”,深入开展脱贫攻坚,不断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,让消费创造幸福,让幸福引导消费。

(四)开拓农村市场,释放农村消费潜力。要深入农村,吃透农村消费市场。了解农民消费观念、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,在完善农村消费市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,开发适合农村的产品,制定适应农村的价格,建立吃苦耐劳的队伍,策划符合当地的活动,把握季节消费的时机,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。